7029影院免费在线看最火电视剧 https://www.7029.xyz 1 1989年,在文坛上屡获佳绩的史铁生已经被各种疾病折磨得几乎不成人形,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,他的生命脆弱到不堪一击。 就在这时,一个妙龄女子的远道而来彻底改变了他的余生。 他们初次相见,女孩儿却不顾及家人的一致反对,选择嫁给史铁生。随后与他相伴20年,从未变过心思,只有无微不至的照顾。 史铁生因为爱情再度看到了生活的希望,他那段时间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专注。可没成想在这个时候,命运再次“捉弄”了他。 他的病情急转直下、极度恶化,身边的挚爱非但没有向以往那样积极鼓励、救治他,反而选择了放弃他的生命,这是为什么呢?这对夫妻之间发生了什么? 2 这一切都要从1951年说起,那年史铁生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由于父母细心培养,他从小就品学兼优,13岁那年考上了清华大学附中,成为全家人的骄傲。 升学之后,史铁生不仅学科成绩优秀,还是个体育健将,获得过市里的跳远冠军。那时的他,是个“德智体”全面发展的尖子生,学校领导也很重视他。 1968年12月,中苏对立,全民皆兵,全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响应国家号召,上山下乡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规模之大,足有1600万人,其中就有刚成年的史铁生。 当时的史铁生一腔热血,立志为国效力,可他的母亲却极力反对,甚至还找到学校宣传队跟领导说儿子不能去农村参加劳动。 但并没有引起重视,来年1月,史铁生跟同学们一起出发了。 当时,“插队”是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,那段日子里,史铁生印象最深的就是饥饿。 他们在忙了一天之后,每人只有一碗粥可以喝,饿着肚子连觉都睡不着。他们一整个冬天睡在寒窑里,没有火炕,史铁生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。 起初没有太在意,直到1969年4月,他的伤情加重,无法正常劳动,不得不回到北京治病,这才知道了先天性脊柱裂的问题恶化了。 他没有因此申请回家休养,而是继续回到农村参加劳动。老乡们担心他的身体,所以让他远离重活累活,安排他去放牛喂牛。 原以为白天放牛,晚上添草是一份简单的工作,可史铁生经常休息不好,加之有时候天气恶劣,他常常被淋湿,种种因素加重了他的病情。 1971年9月,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北京入院治疗,但是这一次没有那么幸运,他持续高烧,病情迟迟得不到控制,四个月之后转院治疗,一年半之后双腿瘫痪。 二十出头的年纪原本应该大展宏图,可他却变成了残疾人,出院后只能被局限在一个不足10平方的小空间里,走动只能靠轮椅。 史铁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落差,情绪跌到了谷底。 为了让他尽快走出负面情绪,重振精神,母亲四处求人,帮他寻找工作,亲戚朋友也是对他百般照顾,但这一切都没能让他从内心里站起来。 后来,他独自摇着轮椅出门散心,观察人间百态,期间还读了不少书,重新思考了人生。有一天,他终于顿悟了:死是必然会来的日子,所以不必求死。 他接受了双腿残疾的现实,调养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振作起来,去了一家工厂做起了临时工,跟其他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一起制作小工艺品,每月15块钱的收入。 也许就这样平平淡淡过段时日是个不错的选择,但他毕竟是个23岁的年轻人,还有很多能量来不及释放。他更向往的是大学生活,但当时的大学不招收残疾人。 短暂的迷茫之后,一个契机让他回忆起了儿时的一个梦想,他决定试一试。 3 史铁生在学生时代写过的很多文章都受到过好评,结合一些亲身经历以及读过的书,他整合了一下思路,决定尝试写小说。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,那个默默支持着自己的母亲已经身患重病。 1977年的一个下午,她吐了一口血,被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病房。她被查出了肝硬化,后续的手术治疗没能缓解病情,昏迷了一周之后,她离开了一双儿女,年仅49岁。 临走前,她留给儿女最后的一句话是:“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……” 史铁生明白母亲没说完的后半句是什么,是“你们一定要好好活下去。” 他不敢辜负母亲的良苦用心,随后的几年时间里,他一边在工厂做工,一边画画谋生,一边坚持写作、发表作品,咬紧牙关,艰苦度日。 终于,他的努力没有白费。 1978年年底,他的处女作《爱情的命运》崭露头角;1979年4月,他的第一篇小说《法学教授及其夫人》被刊登在了著名杂志《当代》上。 事实证明,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自此之后,他的创作生涯就像开了挂一样。 1983年-1984年,他的短篇小说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及另外一部《奶奶的星星》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奖项,随后,他的作品陆续在国内知名文学刊物上出现,史铁生的名字火了。 可是命运的拷问从来没有停止过。就在他屡创佳绩期间,被查出得了肾病,还做过膀胱造萎术。他告别了工厂的工作,每天在病榻上完成创作。 他曾说自己的专职是生病,业余才是写作。支撑他活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母亲的记挂和写作,从没妄想过其他,包括爱情。 但他没有想到,自己的爱情竟能这般脱离世俗和纯粹,并且直接改写了他的余生。 这个女人名叫陈希米,这段缘分起源于史铁生的处女作《爱情的命运》。 当时,陈希米还是个学生,这篇文章被刊登在了西北大学中文系的刊物上,她看完之后感到内心深处被击中了,从那开始,史铁生每发表一次新作品,她都会关注。 后来她开始给史铁生写信,这么一来二去,两人之间产生了共鸣,十年后,这个勇敢的女孩儿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程,她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史铁生。 这次见面让陈希米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:跟史铁生结婚。 当时她的家人朋友都在极力反对,但最终拗不过她的一片痴心,这段不被祝福的婚姻以后会如何发展呢? 4 在史铁生眼中,他的妻子年轻、漂亮、温柔而明朗,气质好像透明的水,没有一丝杂质,正是他想象中的模样。 两人结婚之后,陈希米对史铁生的照顾无微不至。她每天晚上每隔一两个小时都要为丈夫翻身、换药,二十年来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。 对于史铁生而言,妻子的出现无疑是上天的恩赐,让他原本消沉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。 也就是这段时间里,他完成了轰动文坛的著作《我与地坛》,从此奠定了他在国内当代文坛的重要地位。 可是病魔没有放过他,还在继续摧残他的身体。 1998年,史铁生被查出了尿毒症,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,每次做完透析,他手上的血管都会变成粗大扭曲的形状,活像蚯蚓。 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成本高,患者的痛苦指数也很高,陈希米看在眼里,疼在心上。 即便病入膏肓,史铁生依然坚持创作。病重期间,他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曾感动过无数读者的《病隙碎笔》,这本书共计20万字。 2010年,史铁生迎来了自己的59岁生日。 朋友们说他“够本了,非常棒”,因为当初医生们认为他只能活到40岁,可他却拼命地多赚了二十年,这是个伟大的奇迹。 可大家都能看出来,史铁生的身体状况怕是撑不了太久了。 同年12月30日下午,史铁生做完最后一次透析之后,出现了脑溢血,被送上救护车后很快失去了意识,当时的情况十分凶险。 陈希米从工作单位匆匆赶往医院,看到生命垂危的丈夫心痛到几近昏厥,但她坚强地支撑着自己的精神。 自从结婚之后的第二个重大决定摆在了她面前:这病还治不治? 她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:放弃治疗,为丈夫办理遗体捐献手续。 这个决定其实来得并不突然,史铁生是个洒脱的人,他曾多次向妻子提到希望死后捐献器官给有需要的人,或者献给国家医学研究事业。 他随后被转到了宣武医院,朋友请来了著名的脑科医生,同时也跟天津市的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,万事俱备,只剩等待。 史铁生在弥留之际持续发着高烧,由于不停地剧烈咳嗽使得他整个人憋得通红,在场的人看了都决了堤。 有人求助医生可否让他走得不那么痛苦,可医生却说,如果此时让他“安乐”地去,15分钟之内,他的器官就会失去作用,这样会辜负他的遗愿。 一切都要看史铁生自己的了,由于脑溢血不断加重,他的身体开始不断地痉挛…… 5 妻子陪伴在侧,像哄小孩儿一样地哄着在死亡边缘痛苦挣扎的史铁生。 等天津红十字会的医生赶到,要求陈希米去走流程办手续,史铁生感受不到自己的爱人,心情立马变得激动起来,身体的抽搐更严重了,一时间,心电图、脑电图乱作一团。 陈希米强忍悲痛,一边在一旁签署文件一边安慰史铁生:“不闹了,我在呢,一会儿就好了。” 妻子的声音让史铁生一次次安静下来,实际上此时的他已经陷入昏迷,是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熬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。 很快地,摘取器官的医生赶来,史铁生终于吐出最后一口气,离开了他热爱了半辈子的土地。 9小时后,他的肝脏和眼角膜救治了天津的两名患者,他的大脑和脊椎用在了医学研究上。他的遗愿顺利完成了,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得到了延续。 20年前,史铁生成全了陈希米对爱情的执着;20年后,陈希米成全了史铁生贡献社会的愿望。 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朴实和勇敢,它是契约精神、奉献精神、牺牲精神的集合。什么是拥有彼此,是你懂我,我也懂你。 两个人的相互陪伴、相互成全、共同成长,能让爱情达到一种美好的境界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